那是1971年夏季,“双抢”正进入紧张阶段,我隔天要去大队去办“双抢快报”。那天我
刚开始编排“双抢快报”,大队支部书记老胡兴冲冲的跑来告诉我说,我县到了第一批农用手扶拖拉机,我们大队分配到了一台,今年“双抢”正好用上,今天就要去提货。并要我先到县物资公司联系开票,他再派“机船”,下午到县城里把拖拉机运回来。
我接受了新任务,拿了被分配的拖拉机票和支票,立即动身。这里到县城有20里路,一天只有早上和中午可乘坐小轮船,其它时间要到县城去只有步行。这里是水稻区,平时下
田要赤脚的,我到大队办事穿着塑料拖鞋,要换球鞋的话还得走3里路回生产队去拿,来回要半个多小时。为了节省时间,我头戴草帽,脚穿拖鞋,匆匆上路。尽管天气炎热,但我心里
却热乎乎的,走得佷快,不到2小时就赶到了县城。
到了城里,大约10点多,我直冲物资公司,一进大门就见到一排排崭新
的手扶拖拉机。一联系,开票和发货的正好是自己小学隔壁班的同学志明,这可方便多了。开好票,老同学问我现在取不取货,我说:“大队里下午派人来取货。”“那你回家去吧,下午再来!”我自从“插队落户”到乡下,也难得返城回家一次的,今天“借公济私”回到家里,母亲也一定很高兴的,而且这里到家很近,不到500米。但我又想,今天出差是来买拖拉机的,又是第一批拖拉机,既然已开好了票,拖拉机已经是我们的了,我得利用这时间来学会开拖拉机才对。于是我问志明:“这拖拉机怎么开动,你能教我吗?”“这容易,我教你。”他把我带到了拖拉机旁,
帮助挑选了一辆。说实话,我只有在电影里,画报上看到过拖拉机,或在公路上看到过搞运输的手扶拖拉机,还没摸过这种拖拉机,现在就要学操作,真不知从何学起。只见志明拿出了启动拖拉机的摇手柄,往拖拉机上一插,按顺时针方向摇了几圈,拖拉机上的柴油机“嘭,嘭,嘭”的发动起来了。他还把拖拉机上快、慢和倒车
三个档位的用法,及开车、停车、转弯等操作方法都告诉了我。又把说明书交给我,说不懂的地方可看说明书。
我先把已启动柴油机熄火,然后插上摇手柄,要启动拖拉机得费很大的劲,我摇了三圈,只听见“嘭,嘭”两声,好高兴,但我一松手,声音就没了,拖拉机没发动起来。我
就站了起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足干劲,连续摇了四,五圈,这下行了,“嘭,嘭,嘭,嘭……”拖拉机终于让我发动起来了。先用慢档在停车场地上开了一圈,搞清楚了转弯和倒车后,就把拖拉机开到了城门外的教场上。
这时已经11点多了,夏天的中午,炎热的太阳当头照着,宽广的教场上几乎没有人,正是我学习开拖拉机的好机会。我先翻开说明书,对着拖拉机,认识一下各部件,和操作说明。再练一次熄火与发动,机器发动后,把操纵杆拨到慢档上,接
合上联合器,拖拉机就往前走了。双手握紧扶杆上刹车手把(转向手把),分离联合器,拖拉机就停了。在拖拉机前进中,若想要左转的话,握紧左边的转向手把,左侧车轮
被刹住,靠右侧车轮转动,拖拉机就向左转弯。换一个手操作,就向右转弯。对这些操作,我反复地练了好几遍,还练了倒车,左倒,右倒,学得还算顺利。对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概念后,再用慢、快档,在教场上各兜一大圈。大概练了一个多小时,既不觉肚饿,也不感天热,只是口渴难忍。附近有个搬运站,我知道那里有茶水,就跑去喝了个够,水喝下去,汗也来了,精神也爽了,劲又来了。我又跑到教场上继续练习。
大概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大队开机船装运拖拉机的人找来了,我把拖拉机开到了搬运站的大吊车下,让他们去联系拖拉机装船的事。今天到了家门口,我总得抓紧时间回家一次。母亲没想到“双抢”大忙中我会回家,见我回来自然很高兴,忙问我吃中饭了没有。我一看时间已经1点半了,说还没吃饭,母亲可能有想法,就说外面吃过点了(其实只喝了点茶水)。经她一问,肚子真饿起来了。“那你吃点煮南瓜吧!”母亲说。南瓜是我家的“救命瓜”,我挺爱吃的。我连忙狼呑虎咽地往肚里填了两大碗,
跟母亲聊了几句后,便匆匆返回。回到搬运站,拖拉机刚装上船,隨船回到了生产队里。
回到队里,船还没靠岸,看热闹的人已经来了不少,许多人还是第一次见到拖拉机,特别兴奋。又是到了队里收工时间,人越来越多,小河两边站满了人。船刚靠岸,队长也来了,问我要叫几个人来抬这拖拉机。我说:“不用了,去找两个大跳板来就是了。”周围的人都很卖力的,很快搬来了两个大跳板。我先把拖拉机发动起来,转过90度,
将拖拉机的两个轮子对准两个跳板,准备用倒车的方式把拖拉机开上岸来。“这样安全吗?”队长问了一句。经他一问,我倒真有点紧张起来,拖拉机的两个轮子要在20多公分宽的跳板过,我又是第一次这样操作,毕竟不是容易的事,这不能有丝毫的疏忽,队长提醒一下总是好事。“把跳板再垫实一点。”我没其它好说的。只见两个社员把跳板又重新垫实,并在上面试跳了几下。“很好!这两个跳板还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被认真垫过。”一个社员说。跳板垫好了,这下要看我的了,大家的目光都盯住着我,我小心翼翼地把拖拉机慢慢地倒上来,10厘米、20厘米、
30厘米,我屏住气,全神贯注,握住拖拉机的手柄,把正方向,慢慢后退,1米、2米、3米,终于把拖拉机倒上了岸,这才松了一口气。然后我
将拖拉机转过方向,开到了生产队的场地上。
队长立即通知,晚上开社员大会。会上第一件事就是有关拖拉机的,他说,大队安排,这台拖拉机由我们5队和隔壁的4队、7队三个生产队共同使用。队长还让大家推选一名拖拉机手。马上有人推选我,理由很简单,其他没人会开拖拉机的,很快就统一了意见,我就成了队里第一名拖拉机手。
第二天一早,4队和7队的拖拉机手老吴和小富也来了,说是拖拉机手,他们都
是刚推选出来的,没碰过拖拉机,是要从头学起的。生产大队长发令了,叫我负责教他们两人。我学拖拉机还没到一天,就成了“师傅”,要带两个“徒弟”,暗自觉得好笑。
我们三个人先坐下来研究一番,我拿出了说明书,按照书上要求,把耕地的犁刀安装好。我发动了机器,把拖拉机开到了水田里,几千年来一向用牛耕的土地上响起了“隆隆”的机器声,拖拉机犁田就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开始了。
我双手扶着拖拉机,很顺利地耕了两圈,又让老吴和小富各耕一圈。拖拉机耕地确实好,与牛耕相比,功效大大提高了。牛耕每次只犁一条稻版(一条稻版上种两行水稻),有时牛耕来不及,往往要调动大批劳动力来人工翻地,而拖拉机每次可耕六条稻版,而且速度又快,对我来说学拖拉机比学牛犁田反而方便。但两圈耕下来也发现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人扶着拖拉机在后面走,拖拉机翻地时把水田里的泥水不断地翻起来,溅得你身上,脸上都是泥水。既然是机器,就得让人方便,我想设计者毕竟不是耕地者,要是我来设计,
尾轮轴上加一个简单坐骑不就是了吗?我跟两位伙计说了,他们
都同意我的想法,但又说这是没办法的。“不对,办法有了,谁去搞块木板来?”我往拖拉机后面的上盖板和挡泥板间的空隙里一指,老吴明白了我的意思,马上回去找来了一块木板
。我把木板往拖拉机后面间隙里一插,人跳上去往木板上一坐,双手握住拖拉机手柄,接合联合器,拖拉机又往前走了。这下就舒服了,我坐在这自己改装过的拖拉机上兜了一圈回来,只见两位伙计都笑了起来。
他们也轮流坐在上面兜了一圈,都说这办法好(后来我们在尾轴上安装一个简单的坐椅更方便)。就这样,我们完成了三个队大部的耕地,大大加快了“双抢”的进程。
章大钧 作于2003年5月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