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问答
排尿异常
血尿鉴别
尿路结石
尿路感染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性传播疾病
男性功能障碍
包茎隐睾

 

 

返回目录

      一、排尿异常

 

1.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查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2.如何收集尿标本?
3.什么是膀胱刺激征?
4.什么是尿频?
5.什么是尿急?
6.什么是尿痛?
7.什么是尿失禁?
8.什么是尿潴留?
9.怎样确定多尿、少尿、无尿?
10.如何确定血尿的来源?
11.多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鉴别诊断?
12.少尿与无尿的病因是什么,如何作出诊断?
13.尿失禁的病因有几类,怎样诊断?
14.尿潴留的病因与诊断步骤各如何?
15.尿频、尿急、尿痛的病因有哪些,如何诊断?
16.什么是血尿
17.血尿的原因有哪些
18.血尿如何進行鑒別
19.什么是细菌尿
20.什么是脓尿?
21.什么是气尿?
22.尿蛋白是怎樣產生的
23.檢查尿蛋白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點
24.小儿尿血见于哪些病

 

  

       1.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查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尿量: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在 1500~2000mL之间。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不足17mL者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 00m L者称为无尿。其原因有肾前性(如休克、失水、电解质紊乱等)、肾性(如急慢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肾后性(结石、肿瘤等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无尿可见于严重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者为多尿,见于生理性多尿、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如肾小管功能不全等。

(2)尿色:正常尿液呈淡黄色,尿色的深浅与尿量、体内代谢有关。高热、尿量少则色深,尿量多则色浅。常见的尿色异常有:①食物和药物因素;②血尿;③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见于血管内或泌尿系统内溶血;④胆色素尿,尿呈深黄色,见于黄疸;⑤乳糜尿,为白色乳糜样尿液,见于丝虫病等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阻塞。

(3)透明度:正常新鲜的尿液是透明的,放置后可出现轻微混浊。碱性尿时易析出灰白色结晶,酸性尿时呈淡红色结晶。新鲜尿液混浊可见于血尿、脓尿、菌尿、脂尿、乳糜尿或尿液含有多量的上皮细胞。

(4)尿的气味:尿液长时间放置,因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如尿液新排出即有氨味,常提示有慢性膀胱炎和慢性尿潴留;大肠杆菌感染时尿液可带有粪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有苹果味。

(5)酸碱度:正常尿液多呈弱酸性,pH约为6.5,有时呈中性或弱碱性。酸性尿可见于高蛋白饮食、酸中毒、发热、严重缺钾、痛风,服用某些药物如氯化铵、维生素C等。碱性尿见于进食多量蔬菜水果、碱中毒、I型肾小管酸中毒、服用某些药物如碳酸氢钠、噻嗪类利尿剂等。

6)比重:正常成人在普通饮食下尿比重多波动在1.015~1.025 之间。大量饮水时尿比重可降至1.003以下;机体缺水时可达1.030以上。病理性尿比重降低可见于慢性肾功能损害、肾小管浓缩能力减退、尿崩症等。糖尿病,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和高热等脱水状态,尿比重上升。尿比重可粗略代表尿的渗透压,以此测知肾浓缩功能的大致情况。

返回

 

   2.如何收集尿标本?

(1)作尿常规检查时,用清洁容器留取新鲜尿液10mL,及时检查,但以晨尿为佳。作细菌学检查和妊娠试验亦以晨尿阳性率高。

(2)成年妇女应避开月经期,必要时留中段尿送检,以避免粪便、外阴分泌物污染。用于尿液细菌培养的尿收集时,应清洗外阴,并消毒尿道口,用无菌试管留取中段尿送检。

(3)作化学定量测定或尿液不能立即送检者,应放置冰箱冷藏,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加入防腐剂。

(4)非晨尿应标明收集时间,如测定pH,午后常因体内碱潮而上升;尿糖和进餐有关。

返回

 

  3.什么是膀胱刺激征?

膀胱刺激征是指尿频、尿急、尿痛,也称尿道刺激征。正常人白天平均排尿4~6次,夜间0 ~2次,如果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上述范围,称为尿频;尿急是指尿意一来就有要立即排尿的感觉;尿痛是指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口产生的疼痛,疼痛性质为烧灼感或刺痛。

引发膀胱刺激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膀胱受激惹:常为炎症性刺激,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结石合并感染和泌尿系结核。在急性炎症和活动性泌尿系统结核时最为明显。非炎症性刺激如结石、异物、肿瘤、妊娠压迫等也可引起膀胱刺激征。②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或膀胱壁炎症浸润、硬化、挛缩所致膀胱容量减少,而导致每次排尿量减少,排尿次数增多,常不伴有尿急和尿痛。③膀胱神经功能调节失常:尿频可见于精神紧张和癔病,可伴有尿意,但无尿痛。

返回

 

  4.什么是尿频

1、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0~2次;婴儿昼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上述范围,就是尿频。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尿量增加: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滤过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但均无排尿不适感觉。

(2)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小儿慢性阴茎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俗称“三尿征”。

(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

(4)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5)精神神经性尿频: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返回

 

5.什么是尿急、

尿急是指排尿有急迫感,迫不及待,不易控制,尿意一来,即需尽快排尿,不可稍有懈怠。尿急多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亦可见于膀胱结石、膀胱癌或其他异物刺激等。此外,如仅有尿急而无尿痛者,多属精神因素,每因迫不及待而出现尿失禁。尿急常伴有尿频,但尿频并不一定伴有尿急。                                               

返回

 

6.什么是尿痛

尿痛是指排尿时感到尿道、膀胱和会阴部疼痛。其疼痛程度有轻有重,常呈烧灼样,重者痛如刀割。尿痛常见于尿道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精囊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膀胱结核、肾盂肾炎等。根据尿痛的特点,有助于明确疾病的诊断。

(1)排尿开始时尿痛明显,或合并排尿困难者,病变多在尿道,常见于急性尿道炎。

(2)排尿终末时疼痛,且合并尿急者,病变多在膀胱,常见于急性膀胱炎。

(3)排尿末疼痛明显,排尿后仍感疼痛,或觉“空痛”,或不排尿亦痛者,病变多在尿道或邻近器官,如膀胱三角区炎、前列腺炎等。

(4)排尿突然中断伴疼痛或尿潴留:见于膀胱、尿道结石或尿路异物。

(5)排尿不畅伴胀痛:老年男性多提示前列腺增生,亦可见于尿道结石。

(6)排尿刺痛或烧灼痛:多见于急性炎症刺激,如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  

返回

 

   7.什么是尿失禁?

膀胱不能维持其控制排尿的功能、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称为尿失禁。尿失禁根据发病原因分四类:①真性尿失禁:膀胱或尿道感染、结石、肿瘤和结核等疾患使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弛缓或麻痹造成膀胱失去贮尿功能,有尿即排,类似尿频。②假性尿失禁:慢性尿潴留患者的膀胱过度膨胀,内压升高,致尿流被迫溢出,又称“溢出性”尿失禁。③应力性尿失禁: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而致的尿失禁,也可见于妊娠子宫压迫、产伤、盆腔肿瘤压迫等。④先天性尿失禁:可见于各种先天性的尿路畸形等。              

返回

 

  8.什么是尿潴留?

尿液在膀胱内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如尿液完全潴留膀胱,称为完全性尿潴留。如排尿后仍有残留尿液,称为不完全性尿潴留。急性发作者称为急性尿潴留,急性尿潴留时膀胱胀痛,尿液不能排出;缓慢发生者称为慢性尿潴留,此时常无疼痛,经常有少量持续排尿,又称假性尿失禁。

尿潴留原因分两类:①尿道梗阻:尿潴留可由于尿道炎症水肿或结石、尿道狭窄、尿道外伤、前列腺肥大或肿瘤、急性前列腺炎或脓肿、膀胱肿瘤等阻塞尿道而引起。②神经因素: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神经疾患以及糖尿病等所致植物神经损害都可引起尿潴留。

尿潴留可继发其它疾病,主要在于:①继发尿路感染:因尿潴留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并发尿路感染,感染后难以治愈,且易复发,加速肾功能恶化。例如男性前列腺肥大和女性尿道狭窄患者,常出现部分尿潴留,但其无自觉排尿障碍,对这类病人需及早诊治,清除残留尿,有效控制尿路感染,保护肾功能。②继发返流性肾病:因尿潴留使膀胱内压升高,尿液沿输尿管返流,造成肾盂积液,继之肾实质受压、缺血,甚至坏死,最后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返回

 

  9.怎样确定多尿、少尿、无尿?

正常人在一般情况下,24小时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若经常超过2500毫升者称为多尿。如24 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如24小时尿量少于50毫升或100毫升,或者12小时全无尿,则称为无尿。正常成人夜间排尿0~2次,尿量为300~400毫升,相当于全日总尿量的1/4~1/3。若夜间尿量和次数明显增加,称为夜尿多。多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慢性肾盂肾炎病人,夜尿多常为肾功能减退的一个信号。少尿与无尿是临床上极为严重的急症,应立即寻找病因,迅速而有效地予以处理;对于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衰病人,则是终后期的表现。

返回

 

  10.如何确定血尿的来源?

  发现血尿时首先应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即排除某些原因引起的假性血尿和红颜色尿,前者如由于月经、痔出血或尿道口附近疾患产生出血混到尿液中所致;后者如接触某些颜料或内服利福平等药物以及某些毒物(酚、一氧化碳、氯仿、蛇毒)、药物(磺胺、奎宁),挤压伤、烧伤、疟疾、错型输血等原因所致的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而一过性血尿可由花粉、化学物质或药物过敏引起,月经期、剧烈运动后、病毒感染亦可发生,一般无重要意义,当排除上述各种情况,并作多次检查均为血尿时才应重视,通过病史、体检、化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作出诊断。确定了为真性血尿后,应进行血尿的定位诊断,区分血尿来自肾实质还是来自尿路:①如在尿沉渣中发现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表示出血来自肾实质;②血尿伴有较严重的蛋白尿几乎都是肾小球性血尿的征象;③如尿中能发现含有免疫球蛋白的管型则多为肾实质性出血;④肾小球疾患导致的血尿,其红细胞绝大部分是畸形的,其形态各异,大小明显差异,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其红细胞绝大多数大小正常,仅少部分为畸形红细胞。非肾小球性血尿的病因十分复杂,应特别警惕泌尿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两类血尿对症治疗原则也是相反的,肾小球性血尿常须抗凝、抗栓、抗血小板聚集或活血化瘀治疗,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常须应用止血疗法。

返回

 

  11.多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鉴别诊断?

按多尿的病理生理分类,可分为两大类:

(1)高渗性多尿:尿比重在1.020以上,尿渗透压明显超过血浆渗透压,可由于葡萄糖排泄过多(糖尿病)、尿素排泄过多(高蛋白饮食、高热量鼻饲)、尿钠排泄过多(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引起。

(2)低渗性多尿:尿比重低于1.005,尿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又有对加压素不敏感性多尿和对加压素敏感性多尿两种类型,前者因肾脏病变所致,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低钾性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腹泻等)、高钙性肾病(甲状旁腺激素功能亢进等)、高尿酸血症、干燥综合征、多囊肾、肾性尿崩症等;后者见于尿崩症、烦渴多饮所致多尿。

鉴别诊断时从以下四点出发:①首先区分高渗性或低渗性多尿,可以测尿比重、尿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②对渗透性多尿测定空腹血糖,血、尿钠,血、尿尿素等,以确定造成高渗性利尿的溶质种类,根据病史,细致体检以明确病因;③对低渗性多尿可通过禁水试验、高渗盐水试验、加压素试验,以明确多尿是肾性、精神性或中枢性的原因;④对肾性多尿通过病史、体检以及肾功能、血清钾、血清钙、血尿酸等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其病因。

返回

 

  12.少尿与无尿的病因是什么,如何作出诊断?

少尿与无尿的病因可分为三大类:①肾前性:由于休克、低血压、心功能不全、脱水与电解质紊乱、重症肝病、重症低蛋白血症等疾患引起肾血流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以致尿量减少甚至无尿。②肾性:见于急性肾小球疾患(如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急性发作、狼疮性肾炎等)、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血管性疾病、双侧肾皮质坏死、慢性肾脏病的急剧恶化。③肾后性:膀胱颈部的梗阻(如结石、前列腺增生)或功能异常(如神经原性膀胱)引起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或无尿。

在确定少尿前,应首先排除机械性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等)或膀胱功能障碍所致的膀胱尿潴留。确定为少尿后,首先寻找有无肾后性因素的存在,因为这些梗阻因素一旦解除,则少尿与无尿症状迅速消失,肾功能亦随之恢复。其次,迅速对肾前性或肾性少尿作出正确判断,可应用20%甘露醇100~200mL在10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用药后若能排出尿液40mL/h以上则提示肾前性;若每小时尿量仍少于17mL则提示肾性。实验室检查可作出鉴别。第三,对肾性少尿的病因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如急性肾小球疾患引起的少尿或无尿,24小时尿蛋白量常多于2g,尿沉渣有红细胞、各种管型,同时伴有明显的浮肿和高血压;急性间质性肾炎引起者,常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血嗜酸粒细胞增加等药物过敏的全身表现。

返回

 

  13.尿失禁的病因有几类,怎样诊断?

尿失禁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四类:①真性尿失禁:由于膀胱或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以致尿液不能控制从膀胱流出;②假性尿失禁:由于下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等)或膀胱逼尿肌无力、麻痹(先天性畸形、损伤性病变、肿瘤与炎症病变等导致调节膀胱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造成膀胱过度膨胀、内压升高致尿流被迫溢出,又称“溢出性尿失禁”;③应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在用力咳嗽、大笑、打喷嚏、举重物时,骤然增加腹内压,造成少量尿液不自主溢出,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肌松弛,或妊娠子宫压迫、产伤、巨大子宫纤维瘤或卵巢囊肿压迫等;④ 先天性尿失禁:见于各种先天性尿路畸形。

在诊断时首先应确定是否属尿失禁,应与遗尿鉴别,再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明确临床类型和病因。病史中应注意有无膀胱刺激症状、尿石排出史、盆腔手术史、妊娠等。对盆腔脏器、泌尿生殖系统与神经系统应作全面检查。必要时作尿路X线造影、超声盆腔器官检查、膀胱镜检查和膀胱测压等。

返回

 

  14.尿潴留的病因与诊断步骤各如何?

尿潴留的病因分三类:①尿道狭窄、梗阻:尿道炎症水肿或结石、尿道狭窄、外伤、前列腺增生或肿瘤、急性前列腺炎或脓肿、膀胱肿瘤等阻塞尿道;②膀胱疾病或功能障碍:膀胱结石、炎症疤痕、肿瘤、膀胱颈肥厚等使尿道开口变窄或梗阻;③神经因素: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神经疾患以及糖尿病等所致的植物神经损害。

诊断时根据病史、膀胱胀满的症状及体征,而尿不能排出或不能完全排空时可确定为尿潴留。通过耻骨上部的视诊和叩诊等发现尿潴留后,再进一步通过B超检查和导尿来证实。病因诊断依靠询问有无尿路感染、尿石排出、尿道损伤、前列腺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糖尿病等病史,结合症状、体征以及膀胱X线平片检查、B超和尿道、膀胱镜检查,以查明尿潴留的原因。

返回

 

  15.尿频、尿急、尿痛的病因有哪些,如何诊断?

病理性尿频、尿急、尿痛的病因很多,但主要是膀胱及尿道疾病。常见病因有:①膀胱尿道受刺激:最常见为炎症性刺激,如肾盂肾炎、肾结石合并感染、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阴道炎。在急性炎症和活动性泌尿系结核时最为明显。非炎症性刺激如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输尿管下1/3段结石等)、肿瘤(膀胱、尿道、前列腺肿瘤等)、膀胱或尿道内异物、膀胱瘘和妊娠压迫等刺激。②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或膀胱壁炎症浸润、硬化、挛缩所致膀胱容量减少。③膀胱神经功能调节失常:见于精神紧张和癔病,可伴有尿急,但无尿痛。

在诊断时除仔细问诊与体格检查外,在寻找病因时,应首先作中段尿细菌培养。若尿菌落数≥105/mL,则尿路感染诊断可以成立,此时应进一步确定上、下尿路感染,可作尿液抗体包裹细菌检查,或尿溶菌酶和尿FDP的测定,必要时作输尿管导尿法或消毒膀胱尿培养法以区别上、下尿路的感染。尿路造影检查可查明尿路异常等尿路感染的易患因素及复发的原因。肾功能测定可以了解肾功能状态和估计病变的程度,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及对预后的判断。若中段尿细菌培养多次阴性者,应进一步寻找尿路刺激症状产生的其他原因,如结核、膀胱肿瘤和急性尿道综合征

返回

 

  16.什么是血尿?

  正常人的尿液中沒有紅細胞或僅偶爾有個別紅細胞。如果尿液中進入血液,經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顯微鏡下每高倍視野有2個以上的紅細胞,稱為血尿。
  由于尿中進入血液的量不同,將血尿分為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當每升尿中含有1毫升以上血液時,尿則明顯變紅,重則呈洗肉水樣或血色,稱為肉眼血尿;若尿色正常,而僅鏡下(顯微鏡下)檢出紅細胞達到血尿標准的血尿,稱為鏡下血尿。
  根据血尿的來源不同,又可將血尿分為初血尿、終末血尿、全程血尿。具体方法是進行尿三杯試驗。取3個洁淨的玻璃杯,患者每次排尿時,分為前、中、后3段排尿,分別排入3個玻璃杯中,若第1杯中為血尿,其余2杯正常,則為初血尿,提示尿液中血來自尿道;若第12杯中無血尿,僅第3
杯有血尿,稱為終未血尿,提示病變在后尿道、前列腺、膀胱頸和三角區;如三杯中均有血尿,稱為全程血尿,提示病變在腎臟、輸尿管,或為膀胱內彌漫出血。

返回

 

  17.血尿的原因有哪些

  血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泌尿系統疾病,如腎炎、結石、感染、結核、腫瘤、畸形、損傷等。尿路鄰近器官的病變,如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盆腔炎、闌尾炎等。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心血管疾病等。藥物性因素,如服用磺胺藥、抗凝劑,或注射甘露醇等。運動后血尿。

返回

 

  18.血尿如何進行鑒別?

     血尿的鑒別,除了采用尿三杯試驗區分血尿來源之外,以下方法亦有助于血尿的鑒別。
  首先根据血尿的伴隨症狀來區別不同血尿,若血尿伴有尿頻、尿急、尿痛,尤伴尿痛者,多為泌尿系感染、結石等,稱為有痛性血尿;若血尿不伴尿痛,稱為無痛性血尿,在腎炎、腎結核、泌尿系腫瘤中很常見,尤其年齡大的患者,出現肉眼血尿,呈無痛性,應當注意進行各方面檢查,以排除惡性病變。
  血尿伴隨的其它全身性症狀,也可以据此分析區別血尿的原因。目前采用尿紅細胞形態的檢查,來判斷血尿的來源,符合率達90%左右。具体辦法是取离心后尿沉渣,置于玻片上,用相差顯微鏡來觀察尿中紅細胞的形態。腎小球源性血尿,其尿中紅細胞為變形紅細胞,即紅細胞呈現多种形態,如面包圈樣、草莓樣、水滴樣,甚至為破碎紅細胞,提示血尿是因腎小球的病變所導致。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尿中紅細胞多呈正常或大致正常形態。
  此外,肉眼血尿還應与血紅蛋白尿相鑒別。血紅蛋白尿的產生是由于溶血性疾病,血漿中游离血紅蛋白含量增加,越過了腎閾值,從腎小球濾過,而進入尿中。血紅蛋白尿的顏色可呈紅色、棕色,甚至呈黑色。与血尿鑒別主要依靠顯微鏡檢查,血尿的尿中含有大量紅細胞,而血紅蛋白尿中無紅細胞,這是兩者根本的不同之處。
  總之,血尿產生原因除与腎炎有關外,泌尿系統其它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亦可產生血尿,必要時可以進行X線、B超、CT等檢查明确血尿來源,對治療有重要意義。

返回

 

  19.什么是细菌尿

  细菌尿即尿中存在细菌。多数妇女阴道前庭部及尿道口内1~2厘米处有来自直肠的潜在致病菌,排尿时,可将细菌混于尿中;性交或导尿时,易将尿道内细菌带入膀胱,引起感染。非特异性感染的致病菌70%~80%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与绿脓杆菌。其余20%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返回

 

  20.什么是脓尿 

脓尿即尿中有脓细胞。常见原因有特异性感染与非特异性感染两类。非特异性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积脓、周围脓肿破溃与肾脏相通、膀胱炎、尿道炎及附件器官炎症(如盆腔脓肿、前列腺炎或脓肿)。常见细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其它感染,如支原体、真菌、滴虫、疱疹病毒也可见到。特异性感染主要为结核病与淋病。此外,泌尿系肿瘤、结石、损伤、前列腺增生、神经原性膀胱、尿道狭窄及泌尿系先天性异常等继发感染或造成梗阻均可引起脓尿。
 

返回

   21.什么气尿?

气尿即排尿时尿中出现气体,由气肿性膀胱炎或气性肾盂肾炎所致。气肿性膀胱炎是膀胱壁或腔内有气体存在的一种炎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病原菌为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包括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酵母菌等,由胃肠道、肺或皮肤为原发灶,经血或尿路上皮损伤处进入泌尿系病变部位,酵解葡萄糖而产生二氧化碳。非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葡萄糖注射或由于留置导尿管,引起膀胱损伤及感染,有利于细菌繁殖。气性肾盂肾炎为常见的暴发性肾脏感染,肾内及肾周围均有气体。常并发脓毒血症、肾积脓、坏死。但临床上较常见的气尿则是来自泌尿系与肠管之间所形成的瘘。除外伤或手术引起者外,病理性瘘多由于肿瘤、结核、节段性回肠炎所致。尿中除有气体外,有时排出粪渣、食物碎屑、瘤块、干酪样物质等。

返回

 

  22.尿蛋白是怎樣產生的?

  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有效濾過孔的半徑約為30埃左右。凡分子量大于67万的物質難于通過濾過膜。血漿中白蛋白分子量為69000,分子半徑為37埃左右,因此很難進入尿中,只有分子量小的溶菌 、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輕鏈可以被腎小球濾過而進入尿中。同時,腎小球基膜含有丰富的涎酸蛋白,使其表面形成一陰電荷層,血漿中某些蛋白質雖然分子量不大,但帶有陰電荷;同性相斥,亦不能濾過入尿中,血清白蛋白在血清PH742條件下,呈陰電荷狀態,因而也很難通過。此外腎小管對蛋白尿呈無選擇性地重吸收。
  因此,正常尿中蛋白很微量,24小時尿中少于150毫克,多為小分子蛋白,或由腎細胞、尿路上皮細胞排泌的某些蛋白質。
  由于腎小球的疾病,使腎小球濾過膜或電荷屏障受到破坏,就會有大量血漿蛋白被濾入尿中,而出現蛋白尿,稱之為病理性腎小球性蛋白尿,多見于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球腎病,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腎臟淀粉樣變性等。
  病理性尿蛋白除了腎小球性蛋白尿外,還有腎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腎組織性蛋白尿。腎小管性蛋白尿是由于在病理狀態下,腎小管重吸收蛋白的功能障礙引起的,多見于腎小管及間質的疾病。溢出性蛋白尿是由于病理狀態下,血漿中某些小分子蛋白質大量增加,且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進入尿中,形成蛋白尿。多見于多發性骨髓瘤、嚴重擠壓傷等疾病。腎組織性蛋白尿指腎組織的蛋白質進入尿中或腎組織在病理狀態下向尿中排泌蛋白質。4類病理性蛋白尿的特點是:腎小球性蛋白尿一般尿蛋白量較多,以白蛋白為主;腎小管性蛋白尿尿蛋白量較少,以溶菌 、β2微球蛋白等為主;腎組織性蛋白尿常不單獨存在,多与腎小球性或腎小管性蛋白尿同時存在;溢出性蛋白尿有原發疾病存在,為特殊的蛋白質。
返回

  23.檢查尿蛋白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點? 

   尿蛋白的檢驗方法,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3种。
  尿蛋白定性試驗:通常采用蛋白試紙法、磺基柳酸法、加熱醋酸法3种方法。正常情況下,尿蛋白定性試驗呈陰性。但此种檢查方法易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可致假性結果,如尿酸鹽含量高時,尿呈酸性反應,蛋白試紙法結果較實際情況低,磺基柳酸法易呈假陽性;大量使用青霉素時,磺基柳酸法易呈假陽性反應;使用磺造影劑時,磺基柳酸法、加熱醋酸法均可出現假陽性反應;當尿呈強鹼性時,假性結果更多,或出現蛋白試紙法假陰性反應,或出現磺基柳酸法和加熱醋酸法的假陰性反應。當尿蛋白僅為一些特殊蛋白質時,蛋白試紙法和磺基柳酸法均不敏感。因此,在進行尿蛋白定性時,應綜合各种因素,具体情況具体分析,選擇适宜的方法。盡管定性試驗比較方便,但有時難以反應蛋白尿的實際情況,有條件時,最好進行定量檢查。
  尿蛋白定量測定:一般進行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測。 使用的方法比較多,有些方法雖然比較精确,如凱氏定氮法、雙縮 法等,但操作很复雜。目前臨床多采用簡易的半定量法,如艾司巴赫氏定量法、磺基柳酸比濁定量法。24小時尿蛋白定量在01505克之間為微量蛋白尿,在051克之間為輕度蛋白尿,在14克之間為中度蛋白尿,大于4克(有學者定為35克)為重度蛋白尿。
  尿蛋白電泳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醋酸纖維薄膜電泳、聚丙烯 胺凝膠電泳、尿蛋白免疫電泳等方法。該方法主要從确定尿中蛋白質的种類出發,通過區分不同尿蛋白的种類,對某些疑難病症如多發性骨髓瘤、重鏈病等有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意義。同時可以區別尿蛋白的分子量大小,這對區別蛋白尿的來源,以及檢查尿中是否有特殊蛋白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返回

 

  24.小儿尿血见于哪些病?
  正常小儿尿液无色透明或呈淡黄色,但有时见到小儿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色,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想到为血尿。血尿分为显微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发现,后者肉眼便能分辨出。儿童血尿最常见于泌尿系病患,但泌尿系不同部位排出的血尿各有特点。肾脏病排出的血尿颜色呈暗褐色如茶水,或洗肉水样,整个排尿过程均为血尿,且尿中常混有血块。膀胱疾病引起的血尿常出现在排尿快终末时,色多鲜红。尿道疾病排出的血尿常在排尿开始,中段和后段尿则不含血液。
  
  年龄不同所引起血尿的常见疾病也有差异,新生儿血尿常见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新生儿出血症,泌尿系各种先天性畸形。婴儿时期血尿常见于尿道口溃疡和发炎,肾母细胞,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学龄前儿童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肾母细胞瘤、泌尿系损伤、异物、出血性膀胱炎等。学龄儿童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肾炎、肾盂肾炎、遗传性慢性肾炎、原发性良性血尿、泌尿系损伤等。除以上疾病外,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血尿,如血液病,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坏血病,流行性出血热,尿道滴虫等。泌尿系统周围邻近器官疾病,也可侵入或刺激尿道发生血尿。
     血尿时排尿时的伴随症状,对考虑血尿的病因常有帮助。如排尿时不痛,同时有尿少、浮肿,多为急性肾炎。排尿时有上腹或腰部绞痛,多由结石引起。血尿伴有尿痛、尿急、尿频,常为膀胱和尿道的炎症、结核。泌尿系感染除有尿痛、尿急、尿频外,血尿常伴脓尿,且多以脓尿为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