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骑回忆录

   

 


 首页自行车旅行            《单骑华夏行回忆录 》      章大钧

返回目录

 

 单骑华夏行回忆录:

 

骑着单车去 乌鲁木齐 56100字

 

 翻越秦岭

 

晚上在旅馆内,我们遇上两位刚从秦岭过来的汽车驾驶员,我们向他们打听秦岭的路况。他们问我们干什么,我们说是骑自行车去西安(不说去乌鲁木齐,否则主题不明确,对话起来反而更累)。他们向我们两人一看,再看看我们两辆自行车,慢呑呑地说:“前面是‘小秦岭’,坡很陡,有两个十几公里上坡,后面是‘大秦岭’,坡更陡,三十公里上坡,三十公里下坡。他这个车还可以,你这个车上不了秦岭。”骑友祖籍山东,高大健壮,典型的山东人体形,骑的又是新款变速车。我是南方小个子,人称白面书生,骑的是普通自行车。人家有这样的看法,也属正常。我又没骑过大山,难道真像他说的上不了秦岭?我想,今晚也说不出什么结果,说了也没用,明天上山再说吧!

                     翻越秦岭(一)

2001年5月3日,这天一早我们就骑车上路了,进入秦岭,蜿蜒不绝的山路,沿途茂密的植被,公路完全被高山环抱。越往里走景色越漂亮,但路却越来越难走。山坡越来越陡,道路越来越险峻,我们放慢了骑行速度,并加大踩车的力量,缓缓登上山坡。在平地上骑行,我们大约每骑行20公里,休息一次。进入山区爬坡时,体力消耗大,浑身在冒汗,很容易疲劳,我们骑行5公里就需要休息一次。遇上陡坡时,骑行2~3公里就气喘呼呼的,两腿疲乏,我们就停车休息。
第一天骑车进入秦岭,上午有20公里的上坡要我们去攀登,确实是一场不寻常的考验。而且这里是 “小秦岭”,还不是最大的山。骑车上山确实很累,途中流了不少汗,但我与骑友并不气馁,准备接受这大自然的考验。我们在经过刘家塬时,两人满头大汗,我们便停下来休息。出汗多,喝水也多,茶杯中带的水很快就喝完了。在这秦岭大山中,除了集镇上有商店,路途几乎没见商店,小商摊就没有见过。饮水没有了,我们只有到村庄上向当地村民要水喝。山里的村民热情好客,向他们要开水,他们会马上停下手中的活,取出热水瓶为我们充水。那时骑自行车远行的人还不多,他们对我们骑自行车翻山越岭不理解。他们问我们骑自行车去哪里,我们就告诉他们去西安,他们觉得很奇怪,在他们的心目中,西安很遥远。他们告诉我们:前面5公里就是很有名的武关,坡度更陡,骑自行车上去很累,多数人是下车推上去的。
武关以“扼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武关为秦国的南大门,秦出武关灭楚,统一六国。汉刘邦因在洛阳打一败仗,被迫放弃了由函谷关西进的计划,决定绕道南阳,经武关入咸阳。不久刘邦率军破武关,秦廷一片混乱。一年后,秦亡。红二十五军也曾征战在这条古道上,并先于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创建根据地。
武关是我们骑车进入秦岭的第一关,我们骑着自行车慢慢向武关攀登。开始的一段坡不是很陡,还容易骑车上去。后来有两公里坡很陡,我们骑一段后便下车休息一会,调整一下体力再上。我想:虽然坡陡,只要能骑车上去就尽力骑车上去,骑车上去比推车上去更有意义。于是我又骑车前进了,随后骑友也跟了上来。这坡很陡,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使劲踩车,要不自行车会往后退或人要倒下来。骑友骑的可变速车,他把车调到速度最低的一档,慢慢地骑着,这样他与我的距离渐渐拉开,远远地落在我后面。我的车没有变速装置,不能变速,只能用尽全身的力气,使劲踩车向上。我双脚交替踩着自行车的脚蹬,曲柄和齿轮盘牵拉着链条,发出嘎吱吱的响声,车头也发出难听的叫声。骑车上山体力消耗很大,全身冒汗,汗珠从额上淌下。“脚蹬踏板吱吱叫,两额珍珠往下掉。”这是对自己体力的测试,也是对意志的考验。武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决定全局胜负的重要关口,又是我们骑车上高山的第一关,这第一关的成败,对以后的闯关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就这样,我们左一脚,右一脚,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终于骑车上了这武关的坡顶。这时腿酸乏力,呼吸急促,但心中却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我回头看骑友,他还在后面100米处慢慢向上攀登,我向他喊了一声:“加油!”只见他使劲踩车,很快也上了坡顶。
我们在坡顶上休息,可见四周山峦起伏,风起云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尽赏原生态自然风光,慢慢消除登山途中的疲劳。休息一会后,我们开始下坡,这时人骑在车上,只要握住自行车把首,不用踩踏板,通过势能与动能的转化让自行车自动向下滑行,还可以眼观大山里的秀丽景色,耳闻密林中鸟儿歌声,一行就是好几公里,逍遥自在,是一种挺美的享受,也是对上坡辛苦的一种回报。我在骑车过秦岭途中作诗一首:
单骑闯秦关
脚踏双轮入秦关,每逢上岭一身汗。
下坡逍遥赛神仙,单车轻抛千重山。
中午我们到达丹凤县城,丹凤因南临丹江、北依凤冠山而得名。我们在丹凤用午餐,饭后又在这山城里游览。
下午我们继续在这秦岭山脉中的穿行,与上午相似,约上坡20公里,下坡20公里。我们离开丹凤,先经过商镇,以后的山坡开始陡起来,我们只有放慢骑车速度,缓缓上行。又来到一个叫棣花的小山村,我转身看看,骑友还后面,我就在这村头停车休息。路旁有一户人家,门口有两个小男孩在玩耍,堂屋里女主人正在织布。这女主人约三十来岁,双手很灵巧,她织是装饰的花纹布,用各种彩色线织成,布块不大,看起来很漂亮。我与织布的女主人攀谈起来,谈谈织布的情况,也顺便了解秦岭山区的一些情况。骑友也进屋里来了,女主人还让我们坐一会,这挺好,我们骑车过来,一路上休息时还真不太有地方可坐着休息的。我们就不客气地在这里坐着多休息一会。
告别了织布的农妇,我们又继续爬山。以后的山坡又陡起来了,情况与上午差不多,我们骑车而上,慢慢登上了坡顶。人虽很累,但心情还是很舒畅的。说我的车上不了秦岭的预言,在事实面前已被否定,而且在上坡的时候并没有落后于骑友。让人想不到的,甚至让人不相信的是,遇上陡的山坡,我的普通车反而骑在变速车前面,多数情况下都要我等他。
这次我们在坡顶上休息的时间没有上午长,一会儿就下山了。下山时骑友的变速车有明显的优势,下山速度也比我的车快得多。我骑普通车下山,滑行速度超过每小时二十公里时,只能靠自行车势能自动加速,不能人为再加速,这时脚踩踏板也是空踩,还跟不上曲柄的自动转速。而骑友的变速车可以调至高速档位,脚踩踏板人为再加速,他的车很快就冲下山坡,可以把我抛得远远的,所以遇到下坡,他特别兴奋,也最为得意。
我们一直行走在山谷里,这一路下坡,不用踩车,靠自行车滑行而下。下午的下山路上有几段坡很陡,弯道又多,公路旁是悬崖峭壁,山涧深不可测。我们自行车滑行就没有上午那样轻松自在,每见险峻和曲折的路段,必须双手紧握车把,两眼注视前方,随时调整车速和方向。公路旁有一条沙河,沙河与公路时而并行,时而穿插。两边群山间形成了一条走廊,时而宽阔,时而两山相峙。在峡谷里可以见到石崖上尚存古栈道遗址。山鹰在低空盘旋,不一会儿又直窜云霄,消失在远方,好像要跟我们一起玩耍,捉迷藏似的。
我们下了山,在山脚下骑行,当我们骑过一座山,公路一转弯,看到了象征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这座峡谷里的城市便是我们今天骑行的目的地商州市(现名商洛市)。商州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因有形似“商”字的商山而得名。商州历史悠久,古有商鞅封邑、闯王屯兵,又是革命战争年代鄂豫陕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商州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北方之粗犷,又兼南国之灵秀,自古至今曾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朽诗篇。这对我的学习也是一种推动与帮助。我不是搞文学的,更不会写诗,在自行车骑游前也没有要在途中写诗的准备。但在自行车骑游途中见到的优美景色和奇特经历,让人触景生情,常情不自禁地吟诗几句。我觉得把诗句记录下来很有意义,于是我就开始随意写几句。自从在豫西写了第一首短诗后就经常写,后来我可以每天写一首,而且越写越多。我还把以前骑行路途中没有写的内容,通过回忆,补写了好几首诗。我当时的手机每次只能发送三十多个汉字,我把诗写成七字四句,每首二十八个字,便于一次发完。我没学过写诗,也不懂韵律,又是途中即时而作,只求押韵就是。每当我做出一首新诗,像自己每次骑车登上一座高山一样,总有一种成功后自我陶醉的感觉。尤如酒后去卡拉OK歌厅,原本不会唱歌,酒后乘兴唱出几个高音一样,自娱自乐于其中。我自己也感到奇怪,平时在家里写不出东西来,在骑行路途中,自然而然地萌生“灵感”,每天都有新的内容可写,每天都可以找到新的诗句。大自然本身就是最美的诗,骑行途中优美的诗句随手可摘,我把这些骑行途中作所的短诗称为“自行车骑游诗”,每天发送给家人和朋友。后来,又把当天写的诗写在名信片上,盖上当地邮戳,以作纪念。2003年,我自建网站后,将每天所写的骑游诗和骑游日记,当天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让亲友和网友共享我们自行车骑游的苦与乐。亲友看到我的诗,就了解了我骑行途中的状况和心情,原来那份对我远在千里之外骑行的担心也随之消失了。
我学生时代重“理”轻“文”,解数学题最感兴趣,而对写作最为头痛。由于缺少文学创作功底,词汇贬乏,又不懂韵律,写作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和同韵的字。于是我到商州后,就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新华词典”小册子。用这本小词典来丰富自己的词汇,了解一些字的押韵,并帮助自己写作。以后我每次自行车远行都带着这本小词典,它帮助我完成了一百多篇 “自行车骑游诗”的创作。

                 
翻越秦岭(二)

5月4日,我们起得特别早,天蒙蒙亮就起来了。本来以为昨天两度翻山,每次有20公里上坡,一天上坡40公里,第二天可能累得不行了。而早晨起来后感觉也不过如此,只稍微比平时累一点,至少对今天的骑行影响不大。因为今天要翻越“大秦岭”,与昨天相比,山更高,坡更长。今天目的地又是陕西省的首府西安市,我们想早一点到西安,所以我们一早就吃了早饭出发了。
从商州去西安,要翻越秦岭山脉中的牧护关,此关口海拔约1400多米,距商州市区45公里,除前面的路比较平,以后将有30公里的上坡,而且越到上面坡越陡。
离开商州不久就开始上坡,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不断地向上攀登,我们骑行10多公里后,到了麻街岭隧道。我们还是第一次过隧道,这是双向两车道的隧道,有1000多米长,隧道内有灯光,进入隧道内骑行,到了隧道中央,就有点胸闷的感觉。有过往车辆驶过,发出的声音在隧道内回转,发出雷鸣般的响声,震耳欲聋。当大货车在我们自行车旁边驶过时,一阵风来,吹得自行车左右晃动,隧道内又无处避让,尽管自认为车技不错,但第一次遇上这种情况还是有点紧张的。
过了麻街岭隧道,有一段约2公里的下坡便到了麻街岭乡政府所在地。我们在这小镇的路口休息一会,以后还要继续爬山。这时海拔越来越高,山路越来越曲,两旁的村庄越来越少。过了黑龙口,公路不断地盘山而上,山坡越来越陡,骑车越来越费劲。骑行1~2公里就得休息一次,一般休息5~10分钟。网上有些骑友介绍,骑自行车过秦岭,上牧护关时山坡很陡,很多人都下车推行。既然很多人是推车上山的,说明还有人是骑车上山的,那么我也要骑车上山。有人说我的车骑不上了秦岭,我不信,我得骑车而上,这是对自己体力与意志的考验。
我与骑友两人慢慢地踩着车,一个山坡接一个山坡,向着牧护关的顶端攀登。两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到达了312国道在牧护关的最高点。我们的自行车也是第一次到达海拔1400米的高度,这时两人都汗流浃背,我们就原地休息。在这里向四周望去,群峰挺拔,气势磅礴,云雾缭绕,尤似人间仙境。
牧护关,秦汉时称蓝关。据史书记载,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称帝,追杀汉室后裔刘秀,刘秀逃出长安到蓝关,王莽紧追不舍,刘秀急中生智,藏在一群牧童的蓑衣底下,躲过了杀身之祸。后来,刘秀当了皇帝,为感谢牧童的护驾之恩,将蓝关赐名为牧护关。
隧道口,这隧道长1670米,穿过秦岭中的一座大山。穿过牧护关隧道,骑行不久,我们便来到了牧护关镇。这个高山小镇,海拔高度为1420米。

我们在牧护关镇上吃过午饭,就开始下山。312国道在这里有30公里下坡路,这下山之路坡陡道弯,路旁又是悬崖峭壁。这一次不再是昨天的逍遥下坡,而是一场惊险的骑行。

骑友的车下山速度快,让他先行。他年纪轻,喜欢快速骑行,我就嘱咐他多用刹车,注意安全。因为下山速度过快容易发生意外,在几年前我与他骑车去安徽黄山时,在一次下山途中,由于车速过快,他在公路转弯时摔过一跤,当时我们两人都吓了一大跳。为了安全,我们两人骑行时拉开一定的距离。由于下山坡陡,我一开始就握住车把上的刹车,自行车开始下滑,速度越来越快,只听耳边呼呼的风声,自行车好像在飞一样,手握车把有飘飘然之感,实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经历。我两眼盯着前方,头也不敢抬,眼也不敢眨,既惊险,又刺激。

下坡时还要防止意外,如路上可能会有不易发现的小石块,或高低不平的沟洼,还要注意转弯处突然窜出的车辆、行人、动物,还有冲到有些山口时突然吹来的横风都会酿成意外。为了安全,我们在道路不是很宽敞,路面不平,路上有可疑物,或接近山口、路口、村口时就得提前减速。我们快到坡底时,看见一辆大货车撞在急转弯处的山石上,车头已经面目全非,车身斜翻在路边。骑友看了说:“这辆车也真可惜,就在这连续急转弯的最后一个转弯处出事了。”

我们冲到了坡底,兴奋极了,我们振臂高呼:“我们胜利了!”我们经过两天的努力,脚蹬双轮,成功地翻过秦岭,这是我们骑车以来第一次成功翻越这样的大山。我们停下车,以这雄伟的秦岭山体为背景,照相留念。骑友还别出心裁,建议两人照一张合影,每人举起一只手臂,合成一个“V”状,意味着我们的胜利。

我们翻下了秦岭,不久便来到了蓝田。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距西安40公里,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蓝田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置县,以地产美玉(次等美玉叫蓝)故名。1963年~1964年,我国考古学家在蓝田附近发现了距今100万年~115万年、50万年~59万年的两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遗址。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蓝田猿人”,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下一页